猎云网7月30日报道 (编译:涩涩)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资金雄厚并且已经经营多年的公司,都是从创业公司发展起来的。曾经我会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创业公司”仅仅是那些不成熟的科技企业或是在成功路上奋力拼搏的小公司。
像小米、滴滴快车、Airbnb以及Uber 这样的现如今已享誉世界的品牌也都属于创业公司。只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如今的它们已经羽翼丰满,可以独当一面了。当然,一定是有办法可以区分开羽翼未丰的“企业新贵”和持续占据热门头条的知名公司。
要解决这一疑问,我们首先需要精准详细地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创业公司。
创业公司与常规公司的差异体现在哪里呢?
当今很多大型公司在起步阶段时都很不起眼。虽然科技媒体总喜欢宣扬创业公司成功的奋斗史,但是用自己的积蓄成立公司在常规的小型公司中也笔笔皆是。所以说,如果起步都很小,那么区别是会集中在盈利和公司盈利效率上吗?
世界闻名的大企业家、大学讲师Steve Blank说:“其间的差别就在于创业初始阶段的心态上。”小企业的典型特点是会集中精力尽快赚取利润,通常他们的目标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对企业所有者来说,他希望这个公司是他的生计和事业。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创业公司则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充满未知的实验,它们的创办是为了探寻一种具有更快发展潜力的新型企业模式或是市场面貌。
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当一个小型企业由于自身扩张的需求,恰巧想要追寻更有意义的发展时,创业公司的雏形就形成了。创业公司试图创建新型市场或者试图颠覆旧有的市场,但无论是哪种途径,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更快的发展。除此之外,另一个关键的区别在于小型企业和创业公司所寻求的发展策略有所不同。小型企业会将重点放在短期内提高财政收入来提升收益率,而创业公司则会计划出多种途径来寻求发展。
其中一种途径是纯粹的用户获取策略:公司通常以广告的形式来吸引用户,让这些用户相信公司以后一定会为他们带来客观的收入,Youtube和Facebook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走向成功的;另一种途径则是更加注重增加财政收入而不会过分关注利润额,Amazon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创业公司应该什么时候甩掉标签呢?
在创业公司的游戏世界里并没有什么既定的规则,所以谁也无法预测一家创业公司什么时候可以甩掉它的标签。下面我们要讲的是一些已经被广泛接受的准则,你可以依据这些准则来判断一家创业公司目前所处的位置。
有明确定义的时刻
如果你的财政收入在两千万美元左右,你的公司就可能已经脱离了“试水”阶段,并已经在通往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计划道路上步步前行。
创业公司的员工数量也是判断其发展阶段的另一重要依据。如果公司的固定员工在80到100人之间,那么这家公司就已经不再属于创业公司的范畴。
当然创业公司存在的时长也是一个重要的依据。如果创业公司被收购,或者已经在股市上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发行,那么可以郑重宣布:它再也不是一家创业公司了。
发展曲线图
Y Combinator创始人Paul Graham解释说:“当创业公司达到经典S曲线的稳定阶段,就表明它们成功摆脱了‘创业公司’的头衔。”
根据Graham的观点,创业公司的发展必然要经过下列三个阶段:
①缓慢发展阶段:创业公司处于开发产品的最初阶段。
②迅速发展阶段:目标市场确定,创业公司规模化加工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③平稳发展阶段:市场达到饱和点,创业公司达到一定的规模,发展速度放慢到较低水平并且需要满足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有限。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知道快速发展阶段结束,平稳发展阶段开始了呢?如果可以将S曲线画出来,那么各个阶段就显而易见了。更细致点讲就是指增长率从顶峰到较低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从每周5%到7%的增长率(Y Combinator建议)下降到最终每年7%的蓝筹股式的增长。
产品与市场的匹配度
产品和市场匹配度指的是产品是否适合目标市场。一旦产品的潜在目标市场确定,产品的需求量就需要精确充分地测量以确保生意的持久性。
产品和市场的匹配度可以由多种方式决定,可以通过评估企业地位和运营情况,也可以通过顾客投票来确定。
你在实际销售你所有的股票吗?你获取用户的速度是不是比你扩展服务器的速度还要快?你是不是很苦恼到底还要雇佣多少的销售和后勤人员才能满足需求苦恼?那些指示物是否真如来自著名风险投资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Marc Andreessen所说的那样受欢迎?
被称作市场领袖和企业家的Sean Ellis在他的一篇博文中描述了另一种广受青睐的方法。他建议创业公司从侧面对顾客进行调查并去了解:如果现有产品不再提供,顾客们会有什么想法。
如果有40%的顾客极其否定这种做法,那么一旦失去这个产品,顾客们将会感到非常失望。Ellis认为这种情况下的创业公司就已经达到了产品和市场的完美匹配。
当一家创业公司成为用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在不断挑战先前的规模,那么这家公司无疑已经脱离创业公司的地位了。
心态
很多人都认为,与实际企业类别相比,创业公司考虑的更多是心态问题,这表明公司要走向成熟,它必须脱离创业公司的文化。
这就又回到了创业公司和大公司的区别上来。大公司首先需要考虑它们的股东,还要满足它们的底线。这就意味着大公司的目标不可能长远,行为也会相对保守。
从另一方面来说,创业公司则更有“放肆”的空间,它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去冒险、去闯荡。它们无需顾及那些大公司才有的条条框框,也无需迎合那套大公司的官僚主义作风。
话虽如此,我们也听说在一些大公司内部,有些部门也是可以保持与创业公司相似的高度自主性和灵活性的,Google X 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创业公司和正常公司大多是在细节上有所区别,也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是可以决定创业公司何时步入正轨。引用Quora上一位网友的话:一家企业对创始人来说永远是创业公司,但对于企业家而言它已然成功蜕变。
Source:Tech in Asia
想了解更多创业创新知识,快添加猎云网微信公众账号:ilie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