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未来“开车”将成违法行为?自动驾驶颠覆人类生活形态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4分钟(1383字)

2015-08-13 未来“开车”将成违法行为?自动驾驶颠覆人类生活形态

Elon Musk公开宣称:“由于过于危险,人类或许将被禁止驾车上路。”

猎云网8月13日报道 (编译:小白)

本文作者Jay Samit,连续创业者,著有“Disrupt You”一书。

到2030年,驾驶车辆将被视为非法行为。随着大量的卡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和快递人员失去工作,我们的整个经济将会受到深远影响。在如今这个创意无限的年代,人类与汽车之间维持了百年的关系将被永久改变。

改变与千禧一代、Uber、气候变化或者公共交通的改善都无关。驾驶汽车应该将会被视为非法,只因为我们如今可以掌握阻止致命交通事故发生的技术;殊不知在全世界有多少人因为交通事故而过早地离世。全世界大约每年有超过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朝鲜战争中双方死亡的总人数)。

去年,中国有超过27.5万人、印度23.8万人、美国3.3万人死于可预防的交通事故。自Ralph Nader于1965年首次出版汽车行业安全相关书籍Unsafe at Any Speed(《任何速度都不安全》,拉尔夫纳德著)之后,汽车制造商已经从根本上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安全带、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和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等等都大大地降低了交通事故死亡率。但是时至今日,无论汽车制造商多么努力、想方设法,他们还是无法避免造成交通事故的最大原因:人为过失。我们现在已经拥有拯救生命的技术,但是我们的社会是否愿意接受这种技术呢?

Google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由人类驾驶汽车主宰的道路上行驶了一百多万英里。和我们人类所遇到的各种路况一样,自动驾驶汽车通过了雨天、雨夹雪和下雪天气的极端路况考验。自动驾驶汽车的行驶路程相当于环绕地球40次——然而从未出现事故。

严格来讲,自动驾驶汽车出现过事故——被人类驾驶员碰撞11次,但是从没有引发过一起交通事故。根据数据统计,所有交通事故中有94%是由于人为驾驶失误造成的。不管投入多少教育和培训,人类的驾驶行为始终没有改善。酒后驾车是全球性问题,超过三分之一的交通死亡人数与酒后驾车有关。

在美国,每四起事故中就有一起边开车边发信息而导致的事故(开车发短信导致交通事故的概率几乎是酒后驾车的6倍)。人类越沉溺于高科技,危险的驾驶习惯就更加严重一点。而且人类需要休息,机器人却不需要。根据国家睡眠基金会的调查显示,69%的成年司机承认每月至少有一次在开车的时候犯困。

然而,自动驾驶汽车不会酒后驾车、不会开车分心,也不会在开车时睡着。自动驾驶汽车上安装了摄像机、红外传感器、网络地图和其他许多软件以保证行驶过程中精确避免任何危险,在这一点上,人类永远无法企及。

自动驾驶汽车刹车更及时,转向更快,并能够预测人眼无法感知的路况变化(比如夜晚车灯可见范围之外的障碍)。并且与人类驾驶的车辆相比,机器人之间的交流更加高效。

假设自动驾驶汽车上应用了Waza(一款基于GPS的交通信息与导航服务应用),软件指导所有车辆以最优速度行驶,减少了交通拥堵,缩短通勤时间且不再需要昂贵的公共道路扩建项目。

英国政府对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减少交通事故、挽救更多生命充满信心。因此,最近英国政府斥资5000万英镑计划把英国打造为全球自动驾驶汽车测试中心,并为这些智能车辆提供零部件。而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刚刚规划出32英亩地用来建造自动驾驶汽车的试车道。

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Elon Musk公开宣称:“由于过于危险,人类或许将被禁止驾车上路。”当听到这句话时,全世界都为此震惊了。当前,每天都有20亿部合法车辆飞驰在我们的道路上,自动驾驶汽车全面取代传统车辆将需要近20年的时间来实现。

但是根据华盛顿非盈利组织机构Eno Center of Transportation给出的研究结果,仅以美国为例,部分采用自动驾驶汽车每年可以挽救2.1万条生命。我们有理由努力在2030年之前实现禁止人类驾驶的法律条文——因为这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我们不去努力,另外2000万人的生命都将被无情地夺走,而这本可避免。

Source:TechCrunch

想了解更多创业创新知识,快添加猎云网微信公众账号:ilieyun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