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创业者投稿】O2O还有多大的想象空间?插上这两只翅膀看看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7分钟(2570字)

2016-01-21 【创业者投稿】O2O还有多大的想象空间?插上这两只翅膀看看

优质服务和大数据,是否将成为O2O的两只翅膀?

编者注:创业不停,征稿不停,“猎云网·创在2015征稿活动”持续进行中,投稿邮箱:shenxiaoxue@lieyunwang.com,我们期望聆听您所有的创业故事。

有人说:“O2O将会越来越重,未来的O2O巨头一定是那些沉到线下,去深耕的。”不难理解,O2O服务体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人也认为,在未来,大数据将成为O2O的另一只翅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听听他的观点,本文选自创业者投稿,作者系吃饱了创始人兼CEO胡凯,原标题为《O2O的两只翅膀》:

俗话说:“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做。”一语道出天机:商业的本质就是赚钱。否则也不会每个投资人都会问创业者:你们如何盈利?

“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人生”,这是很多创业项目的结局,甚至是创业者的结局。他们听来了太多的词汇:风口、补贴、迭代、烧钱、合并、O2O、融资、互联网+、资本寒冬、裁员、切入点......最后仍有大批的项目和团队倒在了天使轮、A轮、B轮。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幸存者偏差”,这里就不啰嗦了,百度上有解释有案例。众多的打车软件中,最后存活下来的滴滴就是这个幸存者,于是人们纷纷研究他为什么会在残酷的竞争中存活,而他当时做了什么全都成了案例被后来者当做教条。

O2O内图O2O

说回O2O,这个词从2014年到2015年一直都是互联网从业者每天都要说道的词汇。衣食住行还有娱乐,似乎什么东西都被O2O了。外卖、租房、打车、电影票等等,方方面面都有了互联网解决方案,人们彻底走进了一个离不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而且不可逆转。

本人也在2015年亲眼目睹了O2O的团战与团灭,也有幸参与了一个O2O项目的运营,伴随着创投资本的理性回归,感受到了春夏到秋冬的寒意与冷酷。

2015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外卖行业的迅速崛起。身穿制服、后座安个保温箱的电动车骑手、CBD附近的发单员、随处可见的二维码、焦急等待外卖的用户......公司的其他小伙伴们,每天都会拿起手机,在海量的商家之间做出选择,以期望治好自己的选择困难症,最后却纠结于菜品是否好吃、补贴是否给力、配送是否及时。我们当中就有一位小伙伴说,5月份的时候,有的商家满20减14,一份套餐有菜有饭有饮料,下单后只需支付6元,还有骑手送上门,实在是太划算了。而到了12月,补贴力度已经明显下降,一顿午饭不花13块完全没法吃,哪怕你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口碑外卖换着来。

这一年来,我也思考了很多,总结如下几点,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有纰漏,还请大家指正!

1、O2O应回归到线下,用服务对接用户;

2、O2O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提高信息交换效率,实现服务对接;

3、O2O与电商的差异:电商的商品属性、O2O的服务属性;

4、O2O本质是服务,服务做不好,O2O就是个伪命题。

USERS用户体验

1、O2O应回归到线下,用服务对接用户。

服务能力跟不上,推广就是自取灭亡。大量的负面评论充斥在社交场景中,很难再有新用户涌入,就算地推做的再亏血本,吆喝的再怎么卖力,用户无法留存,也只能是一派虚假的繁荣。

比如说外卖,来晚了用户吐槽商家做的慢和配送慢,这就涉及商家提供的餐饮服务和骑手提供的配送服务做得不到位。如果菜太难吃,用户的抱怨就指向商家。这就很类似淘宝,用户通过淘宝购物,商品不好的时候,用户骂的虽然不是淘宝网,但说不定下次就直接上京东购物了。

2、O2O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提高信息交换效率,实现服务对接。

叫车平台:提升了服务提供者找到用户的效率。(让服务找到用户)

外卖平台:提升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提升了订单生成效率。(让用户找到服务)

电影票:标准化产品,服务流程标准化,自助难度低,用户培养成本低。(已是红海厮杀)

3、O2O与电商的差异:电商的商品属性、O2O的服务属性

电商平台:如淘系、京东、唯品会、蘑菇街,都是以展示商品的信息,帮助商家和客户找到对方。用户购买的是一件自己需要的商品。

O2O产品:叫车平台,是用户发布即时需求,服务对接用户;外卖平台,商家发布服务,由用户挑选商家,商家即时履行服务。

都对履行服务的时间和地点有着很明确的要求,外卖送晚了,“饿了么”就成“饿死了”,“口碑外卖”恐怕就成了“墓碑外卖”。

再例如O2O常见的产品,如:上门烧菜、上门按摩、上门美甲、上门家政等一系列上门服务,都说明了,O2O卖的是服务。

4、O2O本质是服务,服务做不好,O2O就是个伪命题。

线下服务是核心,用户体验是包装,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卖不出一个好价钱!(颜值还是内涵?两个都很重要!)

用户体验设计

讲了这么多服务,再谈谈用户体验。

我们在打车的时候,当然希望身边的车越多越好,这样接单成功率会很高,这是因为出行服务已经高度标准化,不论是国产车还是进口车都能履行服务。但是在点外卖时真的就是商家越多越好吗?未必吧!如果我是个只吃清淡口味的用户,再多的川菜馆我都不会选,我还得人肉过滤他们。食材的品质、厨师的手艺、配送时效性、价格等诸多因素对最终送到用户嘴边的那一口期望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外卖平台只是让产品跑的更快、跑的更远,并没能让产品质量提升。

所以说,餐饮O2O这个细分市场,虽然被巨头们瓜分了,但对于后来者仍然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这个“大有可为”的判断基于以下几点:高频、刚需,标准化程度低,智能化程度低。

高频、刚需,不需多讲,每一天都得张嘴吃三顿。

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的餐馆主要是一名厨师一口锅,2分钟炒好一盘菜,效率不高,而且口味也会因厨师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国内的快餐品牌如“真功夫”、“永和”、“老乡鸡”等品牌,实现了产品标准化,无论在哪个门店,都能吃到味道统一的产品。这些企业把生产环节交给了标准化的中央厨房,由大型的烹饪机械按照固定配方投放原料,对烹饪的方式、温度、时间都有十分严格的管控,所以能达到产品的标准化,成本控制能力自然要比普通餐厅强。

智能化程度低。

目前的餐饮O2O全部采用的是,线上预定后再制作,制作完成后再配送,用户对产品到达的时间没法合理的预期。而且有时候,骑手一趟只送一份外卖,人力成本太高。如果未来由外卖平台对销售数据的分析,能预测用户的需求,提前将做好的产品部署在用户身边,能做到类似京东那种当日送达的时效性,才能在餐饮O2O领域与目前这种淘系模式分庭抗礼。

这种模式中值得注意就是“三全鲜食”了,目前国内除了三全在探索这种模式以外,其他的创业者也从硬件和软件入手做配送柜,如“乐栈”。

笔者在武汉创业,认识一位在武汉做净菜和水果的朋友,他对要求用户提前预定的这种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每天的订单中,提前一天预定的订单量只占全天订单量的20%以下,大量的订单都是用户临时产生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实在是没法预计明天中午要吃什么,也没法预计明天晚上是否在家做饭。提前预定无疑是一种绑定自己的行为,所以只有对明天的日程安排非常确定的用户才有可能提前预定,哪怕提前预定有折扣,都不一定管用。

所以,未来像京东这样,根据运营数据,分析需求的强弱和数量,提前把产品部署在用户身边,让用户在产生需求的那一刻就能很方便的获取产品和服务将是O2O的终极形态。

2015年的冬天,注定有大批的O2O创业公司撑不过去,所剩不多的在寻找最后的机会抱团取暖,但他们终究会熬过去,因为他们已经显露出商业价值,也在实践中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O2O插上优质服务和大数据的两只翅膀时,我们将看到整个互联网一跃腾飞九万里的壮景。

请相信这些创业者,请相信他们能改变这个世界。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