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社区拼团可能性的盈利模型,再次燃起了不少人重新发现社区的斗志。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现在这个节点突然爆发?IDG资本董事甄志勇认为,原本互联网用户更多的是年轻群体,并非是生鲜消费的主力用户、很大一部分反而是外卖的消费人群。文章来源:不凡商业(ID:bufanbiz),作者:项也。
年关将至,川奇并没有像往年一样早早地开启了“度假”模式,而是继续坚守在一线。
在一家准一线美元基金看消费和交易平台方向的他,正忙着pitch几个新项目。让他“放心不下”的,正是今年最火热的赛道之一——社区拼团。
尽管川奇所在的基金已经出手、投了一家社区拼团项目,与此同时,从入局时间上来说,现在刚入局似乎也稍微有些滞后。不过,川奇觉得,这个市场还没有明显的头部效应,“后进者还有机会。”
不仅仅是社区拼团,社区生鲜店也颇受资本市场认可。
合肥起家的生鲜传奇,于今年8月完成了B轮3亿元的融资。三年多时间,生鲜传奇已经开出了100多家社区门店。
有趣的是,生鲜传奇团队并非最开始就选定了社区店,而是先试水了大卖场。
几年的探索,让他们觉得,“离用户近的一定会打败离用户远的。”生鲜传奇CFO祝伟伟在一次分享中解释,为什么生鲜传奇从大卖场转战生鲜社区店。
“社区的背后,是8亿城镇居民和万亿级的巨大家庭消费市场。”一位零售老兵认为,作为本地生活的重要节点,社区里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而现在,社区拼团、生鲜社区店,以及包括便利店、到家O2O、快递柜等诸多新形态,正试图撬开这个万亿级的大市场。
生鲜电商死于2016
事实上,这不是第一次互联网人吹响挺进社区蓝海的号角。
生鲜作为家庭消费中高频、刚需的品类,早早就被互联网创业者盯上。
2005年,易果生鲜上线,开启了生鲜电商的大门。此后,生鲜电商创业者不断涌入,最高的时候,生鲜电商一度达到了4000多家。
这其中,2012年不得不提,这一年被不少人定义为生鲜电商的元年。就在这一年,诸如顺丰优选、亚马逊中国、淘宝农业频道、本来生活、京东商城食品生鲜频道陆续上线。资本加持、巨头涌入,一时间,生鲜电商风头无二。
危机出现在2016年。此前资本热捧的生鲜电商突然被唱空、市场开始降温。紧接着,一些明星项目诸如美味七七、青年菜君、鲜品会、菜管家等相继倒闭,一米鲜被收购,多点Dmall裁员转型......
盈利难几乎成了大部分生鲜电商的死穴。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6年,包括小型垂直品牌在内的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而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履约成本太高。”在天图资本VP郭婧看来,这是导致2016年前后生鲜电商死亡潮的核心原因。“冷链仓储、包装和配送到家,成本太高,得做200块以上客单价才有可能盈利。”
履约成本高、损耗高、获客成本高企,多数的生鲜电商倒在了2017年到来之前。
拼团撕开裂缝
生鲜电商死亡潮中,也不是没有存活下来的。
食行生鲜就是其中一个。成立于2009年,扎根长三角的食行生鲜,不仅穿越了死亡潮,还在去年就完成了D轮2.9亿元的融资。
“一是预定制消费, 二是用户自提。”在食行生鲜创始人兼CEO张洪良看来,这两点一直是食行生鲜坚持、也是区别于其他生鲜电商的特征。
“预定制消费就是C2M,这样降低损耗;用快递柜形式实现用户自提,从而降低了履约成本。”张洪良解释说。
这与社区拼团不谋而合:社区拼团同样是预定制,同样采用用户自提(由团长履约)的方式,降低损耗、压缩成本是两者共同的特点。
社区拼团可能性的盈利模型,再次燃起了不少人重新发现社区的斗志。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现在这个节点突然爆发?
IDG资本董事甄志勇认为,原本互联网用户更多的是年轻群体,并非是生鲜消费的主力用户、很大一部分反而是外卖的消费人群。
“微信渗透率达到了一定程度、成为移动互联网底层基础设施之后,大量的新人群就涌了进来。”甄志勇认为,新人群和生鲜消费的广泛性,让社区零售具备了更多的想象力。
天图资本郭婧则更看重的是供应链的改进。“很多人会觉得,菜市场买菜最便宜。其实不然,菜市场基本都是加价一倍卖出去的,毛利率50%。这中间,供应链有着明显的可以优化的空间。”
在她看来,这就是社区零售新机会,“做重供应链。”
显然,微信生态的成熟、生鲜供应链的改进、预定和自提等降低成本的方式,让社区零售有了新的生机。
下注万亿家庭消费
显然,社区零售的真正机会,并不仅仅局限于一门生鲜水果生意,而是其背后潜在的巨大家庭消费市场。
“城市中产女性的家庭消费,80%以上都有着优化的空间。”格家网络创始人兼CEO李潇认为,这才是社区零售的真正机会。为此,他将自己的会员制电商项目环球捕手和社区拼团项目小区乐进行了“捆绑”,“小区乐更像是一个触点和流量抓手,而环球捕手才是承接点。”
京东到家已经开始了家庭消费的探索。通过与永辉、沃尔玛、家乐福等商超合作,从生鲜、日用品等中高频商品切入,并逐渐拓展到鲜花、药品、家居、美妆个护、母婴用品、服装鞋帽等全品类。
同时,不少社区拼团项目,生鲜比例已经降低到50%以下,更多的开始做日用品、休闲零食等尝试。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尽管目前拼团模式风口之上,不过,社区零售至今并没有一个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和模型。
比如,此前专注线下生鲜门店的生鲜传奇,也在近日开始了社区拼团的尝试;而不少拼团项目,如小区乐,也开出了线下门店。线上线下的模式界限正在模糊、稳态模型还没有出现。
IDG资本甄志勇认为,社区零售会是一场持久战。
“无论是拼团,还是到家O2O的形式,交付形式和门槛壁垒上,相对轻一些,持久战难以避免。”因此,在他看来,模式可能会变、但优秀的人总是稀缺,“投资最优秀的人。”
天图资本郭婧则看到了这个赛道的机会。在她看来,“5年之内,围绕社区零售将产生5~6家百亿级人民币估值的公司。”
而川奇则更关注当下,他还在寻找更为合适的投资标的。
他更加认同不少媒体将这一波社区拼团和此前团购里的千团大战做比较,“团购本质上是到店,拼团是到家。”
对于现在的执念,川奇觉得,千团大战跑出了后发先至的美团,对比来看,“这个赛道还是值得一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