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3月19日报道(编译:叶展盛)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TomTom几乎就是车载卫星导航设备的代名词。但实际上,这家荷兰地图制作公司正在建立丰富的导航数据库和高清地图,以应对未来联网无人驾驶汽车的竞争。
尽管TomTom在用户中的影响力比不上谷歌地图,但它也为许多日常服务提供支持,包括Uber和和苹果地图。微软也使用了TomTom来支持自己的Azure、必应地图和Cortana等服务。
为了支持庞大的联网车以及移动服务,这家公司的合作对象中包括了不少大名鼎鼎的企业。上个月TomTom和微软以及公共交通数据平台Moovit建立了合作,将汇聚三方的资源为开发人员创建一个多模态的交通平台,这其中就利用到了TomTom的行车和停车的实时数据。在过去的一周里,TomTom宣布和尼桑、菲亚特克莱斯勒以及大众集团等汽车厂商联手,在欧洲,TomTom的地图和导航服务将覆盖大众、奥迪、保时捷、斯柯达、兰博基尼和宾利等品牌。另外在中国和日本地区,这家公司成为首家奥迪汽车交通服务供应商。
更耐人寻味的是,TomTom还宣布将为“多家排名前十”的汽车制造商提供高清地图,这种地图将包含车道模型和交通信号灯,精度能达到厘米级。对于无人驾驶汽车而言,这种技术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基石,因为它需要精准地确定自己和周围汽车的距离,确保在行驶中不会发生碰撞。目前最精准的GPS系统在路面上也可能存在几米的误差,这样的误差可能会让无人驾驶汽车跑偏,甚至开到人行道上。
TomTom还宣布其高清地图将覆盖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这涵盖了所有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和开发的核心地区。但目前它还没有宣布高清地图的使用方,
上周,TomTom和车载联网软件供应商Elektrobit宣布了一款名为“高清视界地图”(HD map horizon)的无人驾驶软件。这种地图能实时地加载、构建前方道路的详细图像。例如它能让汽车的辅助驾驶系统了解前方存在一个急转,或者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物,如事故残骸等。
总的来说,TomTom并不是大部分人想象中的“日常软件”品牌,而是一家低调的无人驾驶技术巨头,如果汽车公司不想自己的数据被谷歌一览无余的话,对TomTom的依赖就会日益加重。
对此,外媒特地采访了TomTom的导航服务负责人Heiko Schilling来了解这家公司的发展状况,以及它在汽车行业转型中的自我定位和优势所在。
遭遇滑铁卢
Schilling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加入了TomTom。2007年11月,这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但在之后的两年里,由于iPhone、安卓手机和谷歌地图(这个因素最关键)的影响,TomTom的市场缩水了95%,并且一直没有恢复。
“现在看来,这并非是一件坏事。当我刚进公司的时候,产品的客户数量达到了3.5万,这非常高,因此我们受雇于这家公司——这是前两年,随后公司遭遇了财政危机,iPhone出来了,谷歌地图出来了。”Schilling告诉外媒。
尽管iPhone和谷歌地图让TomTom吃了败仗,但它却是2009年iPhone 3GS的发布合作方之一。当时的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Peter-Frans Pauwels站在乔布斯身边展示了iPhone史上第一款连续播放导航信息的地图应用。这种想法可能是对的,但智能手机的崛起给TomTom的硬件业务带来了致命一击。大家的手机都自带导航功能,谁还愿意花个300美元去购买一款专门的GPS设备呢?
所以Schilling在公司最初的几年可谓十分波折。“公司经历了大规模的结构重组,但现在看来,这么做非常正确。但如果你身处当时的环境,也会感觉前途迷茫,甚至有些害怕。”Schilling说道。
艰难的发展过程
自1991年成立以来,TomTom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最初它只是一家B2B测距及扫码器软件开发商,合作方包括Palm Pilot和Psion Series 5等当时的高人气手持设备。21世纪初,TomTom将自己的重心转移到了汽车导航系统上,首次将“袖珍电脑”用于车载导航系统,并开始销售专门的GPS导航单元。
在之后的几年里,TomTom涉足了多个垂直领域,包括用于车队管理的远程通信技术和消费级可穿戴设备等。大约在18个月前,TomTom经历了一次重大的结构重整,将力量集中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2017年9月,TomTom宣布裁员136人,并离开了竞争激烈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今年年初,TomTom宣布将远程通信技术以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Brigdestone,并将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地图和导航上。
当时,公司表示出售远程通信业务能让自己变成一家“更专注的公司,用极其高精度的地图、导航软件和实时交通信息服务改变交通行业的未来”。TomTom并没有提及谷歌地图,但后者极有可能是促使它最近连续签订合同的原因。几个月前,谷歌和雷诺、尼桑以及三菱签订了合同,将包括谷歌地图在内的安卓服务集成到这些品牌的汽车上。
除此之外,TomTom首席执行官Harold Goddijn表示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到无人驾驶汽车上。
“在对所有战略方向进行思考后,我们决定把远程通信服务卖给Bridgestone。我们会继续投资地图绘制系统,加快它的更新速度,降低运营成本,为将来的无人驾驶打下基础。这10亿美元等于让我们提前获得了未来10年的远程通信业务营收。”首席执行官Goddijn说道。
无人驾驶的未来
在过去的十年里,谷歌在消费市场的地图竞争中所向披靡。这家科技巨头正在全球部署自己的车队,绘制新的道路地图和街景图片,并用于自己的各种产品中。但是随着无人驾驶汽车革命的兴起,其他地图制作商也有了新的定位。
在早期的无人驾驶汽车开发中,存在一场“是否需要地图”的争论——有人认为它有车载传感器就够了。但地图的意义很快就被证明,它能让汽车更好地感知行驶环境和路况,这是传感器无法做到的。
“这场争论很快就结束了。传感器感知不到下一个十字路口会出来什么,也看不透旁边那辆大货车身旁有什么。传感器有太多局限性,这恰好能通过地图去弥补。”Schilling说道。
尽管高级的辅助驾驶系统已经成为车辆的标配,但整个汽车行业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更高级别的自动化。去年12月,谷歌的姊妹公司Waymo公布了第一款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名为Waymo One。它不仅是Waymo的里程碑,同时也证明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速度。
与此同时,其他科技公司和汽车厂商也不想置身局外。最近戴姆勒和宝马建立了一个长期的无人驾驶合作项目,两家重量级的汽车品牌联手可谓瞩目。其实这些德国汽车巨头的合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16年这两家公司所在的财团收购了诺基亚的地图部门Here,价格为30亿美元。这次交易是为了确保它们对本地的技术拥有绝对的控制权,避免受制于谷歌。和TomTom一样,Here也在无人驾驶汽车上下了重注。
TomTom表示,如今全球有8亿人通过各种渠道使用自己的技术,每天自己要搜集超过200亿个地点的数据,并将它们反馈到产品中,确保地图和其他信息的时效性。同时它还拥有超过50万平方公里的高清地图,这种技术还处于开发中,将来有可能用到下一代无人驾驶汽车上。
竞争优势
相比谷歌,TomTom在汽车、无人驾驶等方面拥有一些重要的优势。谷歌地图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智能手机,但这种数据并不是十分准确的——人们会在走路、开车、骑自行车、跑步、滑冰、踩滑板甚至帆船运动中使用谷歌地图,因此谷歌面临着一个难题,这到底是一个骑车很快的人,还是一辆开得比较慢的车?另外,智能手机的GPS并不一直精准可靠。
Schilling表示:“这也是谷歌等科技巨头想要进入汽车领域的原因,他们想要更加稳定可靠的数据。”
谷歌的确将Android Auto提供给汽车制造商,但它仍然依赖于用户的智能手机。同时它也推出了完全独立的Android Automotive,并于数年前和沃尔沃、奥迪签订了协议。
另外用户隐私也是谷歌这些巨头备受争议的地方。谷歌的核心业务就是依靠用户的私人信息进行盈利,所以汽车巨头在和谷歌签订导航协同的合约前,需要经过非常谨慎的思考。
但TomTom和Here这样的公司更专注于驾驶员,而不是依靠广告去盈利,这是它的另一大优势。对于隐私的保护,可能会帮助TomTom在竞争中胜出。
开发领域的竞争
除了汽车领域,TomTom和谷歌在开发领域里也同样存在竞争。去年五月,谷歌宣布了谷歌地图API发生了重大改变,它的API将被集中到地图、路径和地区三个核心产品中。另外它的收费模式被改为“即用即付”型,同时要求开发人员为所有的API访问提供信用卡和账户。这些改变于去年六月开始生效,引起了部分开发人员的不满,他们认为自己要为此支付远超以往的费用。
相比之下TomTom为移动开发人员发布了完全免费的地图和交通软件开发套件,让他们不受限地获取地图和交通信息,其目的就是为TomTom吸引更多应用开发人员,并争取让他们升级成付费用户以获得更高级的功能。Here也在一个月前采取了类似的行动。
但是TomTom的这个举措并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开发人员,因为越多的第三方应用使用TomTom的地图智能,那么它就能搜集越多的地理数据,这能帮它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简单地讲,这能帮助它建立更多终端,获得更多数据,了解人们的出行,成本却非常低。
TomTom的未来
谁会是这场竞争的胜利者,目前还不得而知。
在过去30年里,TomTom经历了科技领域的几次重大的技术变革,而未来这场战争也注定异常激烈。什么是公司未来的重心,Schilling只回答了四个字:“无人驾驶。”
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以及高清地图的构建,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基石,而TomTom追求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更新速度,从而确保汽车能精确地了解即将驶入的环境。
“TomTom的数字地图每个月要做出15亿次改动,对用户而言平均一周更新一次。它证明了TomTom平台的规模,让我们距离实时地图更近一步,这才是通往无人驾驶汽车的关键所在。”Schilling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