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利用科技社区,“联合居住”能否成为租房新模式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3016字)

2019-06-02 利用科技社区,“联合居住”能否成为租房新模式

虽然联合居住在短期内不会取代传统的合租,但毫无疑问的是,联合居住正变得越来越流行。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6月2日报道(编译:柠萌)

在美国的城市里,曾经流行的趋势现在再一次获得人们青睐。为了省钱,也为了保持比他们自己独住时享受的更高生活水平,人们选择和陌生人住在一起。这一次,他们将这种方式称之为“联合居住”(Co-living)。

这种特殊类型的住宅是指在像宿舍一样的建筑中租用自己的私人卧室。除此之外,客厅、厨房甚至浴室都是共享的。尽管与“合租“相比,这两者存在有一些关键的区别,但是仍然非常相似,更像是低调一点的“合租”。

联合居住也包括共享公用设施和WiFi,以及一些其他设施,如房屋清洁服务和宴请派对等等。这些公寓通常配有家具,不需要长期租赁,而维修和计费则通过一款应用进行处理。目前,联合居住公司大多是在拥有大量技术人员的城市提供服务,它们经常在广告文案中提到的两个词分别是“社区”和“技术”。

联合居住公司Common的首席执行官Brad Hargreaves表示:“这种方式有利于保持合租的优点,而且可以尽可能多地弥补合租的劣势。合租的方式遇到了很多挑战,而智能设计和技术可以解决这些挑战。”

虽然联合居住在短期内不会取代传统的合租,但毫无疑问的是,联合居住正变得越来越流行。根据房地产咨询公司Cushman & Wakefield的一份最新报告,未来几年,美国主要联合居住公司提供的公寓数量将增加两倍,达到1万套左右。该报告对美国联合居住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根据这项研究,主要的联合居住公司——包括Common、Ollie、Quarters、Startcity、X Social Communities,以及由联合办公公司WeWork运营的WeLive——目前在美国拥有3000多张床位,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由于这些供应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这些公司正在快速扩张。

联合居住公司正通过跨越新时代乌托邦式的公理和激励性的科技言论之间的界线来推销自己。正如WeLive的网站上写道:“新的生活方式就是居住在时间和空间之中,由此来激发我们内心的灵感。”

这种组合在科技界越来越受欢迎,看起来就像是代餐饮料Soylent和速溶饮料Kool-Aid的混合物。

虽然一些联合居住公司一再强调说,他们的目标市场更广泛,但是目前联合居住面向的仍然主要是年轻的科技工作者。

WeLiv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WeLive会员的范围很广,从刚搬到一个新城市的年轻人,到带着小孩的父母,到希望减少日常出行时间的通勤者,还有退休人员和空巢老人,以及其他所有人。”但是,该公司不愿透露租户的具体人口统计数据。

WeLive目前有两个服务地点,一个在纽约市,另一个在弗吉尼亚州的水晶城。亚马逊即将在水晶城设立其第二总部。明年,WeLive将在西雅图开设第三个服务地点。

联合居住公司Quarters在美国芝加哥和纽约设有服务地点,目标人群是千禧一代和Z世代中的“科技和创意产业专业人士”。该公司的平均租户年龄从23岁到28岁不等,主要取决于其公寓类型。

联合居住趋势大涨的原因

过去几年,许多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相互交叉糅合,使得一些城市居民和投资者产生了联合居住的想法,并充满兴趣。

Common的投资组合中包括纽约、芝加哥、旧金山、西雅图、洛杉矶和华盛顿特区等地点,其投资组合的入住已接近满员,其他几家联合居住的公司也出现同样的结果。与此同时,投资者在过去18个月里为该行业提供了数亿美元的资金。

在美国,房价涨幅远远超过工资涨幅,这意味着为住房支付的费用在人们收入中所占比例甚至更高。而且随着资本和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中心,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在争夺有限的住房存量,导致热门城市各种住房的租金和购房价格飙升。

此外,对于背负着助学贷款、缺乏父母一辈上进心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单身时间更长,生育年龄更晚,这意味着他们买房的动力更小,哪怕他们有能力买房。

对于联合居住的上涨趋势,社会因素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旧金山、西雅图和纽约这样的科技城市,联合居住空间的出现并非偶然。在某种程度上,联合居住可以被视为一种解决方案,可以消除由于我们在生活中日益依赖科技所带来的孤立感和隔离状态。事实上,联合居住的定位正是这样。

Quarter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Gunther Schmidt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年轻的职场人士来说,孤独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想象一下,你搬到了一个新城市开始一份新工作,而你一个人都不认识。联合居住为你提供了一个即时的社区,建立新的联系。我们有社区活动,让我们的成员进行社交,享受乐趣,发展真正的关系。”

联合居住公司在营销时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千禧一代喜欢体验。”当然,和别人一起生活就属于体验。

联合居住好在哪里?

像许多科技产品一样,联合居住就是包裹在光鲜亮丽的新包装中的一个旧想法。这种模式早已存在,无论是工业化国家的寄宿公寓,还是全世界范围内多代同堂的家庭都早有体现。

但是,联合居住的租房者是花更少的钱得到了更好的居住服务,还是花更少的钱换取了更差的服务,这取决于个人的看法。

联合居住的价格因设施和隐私水平而异,但总的来说,联合居住空间的价格往往是市场价或接近市场价。由于更多的区域是共享的,业主每平方英尺赚的钱比他们从传统房屋中赚的钱要多。

在WeLive位于华尔街的站点内,一套一居室的月租金为3845美元,而一个单间的月租金为3175美元,两者都包括私人卧室、浴室和小客厅。根据房地产网站Zumper的数据,这大约相当于该地区一居室公寓的中位价格:3330美元。在Common位于布鲁克林威廉斯堡的公寓里,在一套带有一间公用浴室和几间私人卧室的公寓中租一个单间的起价为2130美元。在威廉斯堡其他地方,一套完整的一居室公寓的中位价格稍高一些,为2840美元。Quarters表示,它的卧室单间价格比在同一地区拥有类似设施的公寓低10-20%。Common则表示它的房间价格要便宜30%。

通常情况下,几个人合租一套多卧室的公寓或房子,这样的生活成本会低很多。然而,这就对租房者提出了一些要求。他们需要处理与陌生人或朋友住在一起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比较棘手的事情,比如寻找、审查合租室友,分摊公用设施,打扫公共区域。

“这并不比在Craigslist上找室友一起合租便宜,”Hargreaves说。“但人们来到Common是因为他们想找到比在Craigslist上更可靠、更优质的住房体验。”

联合居住的空间虽然可能很小,但往往属于豪华级别,而且它们的价格确实低于所有的豪华公寓。房间和公寓的大小因公司和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它们提供的私人空间比一般公寓要少。Quarters的平均面积为140平方英尺;Common的大约120平方英尺。相比之下,根据公寓租赁网站Rent Cafe的数据,美国主要城市中的单间公寓平均面积约为500平方英尺。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拥有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建筑是有益的,因为可以以更少的空间为更多的人提供住房。”Quarters的Schmidt表示。纽约要求ShareNYC项目的开发商提供价格更实惠的联合居住项目,所以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更便宜的联合居住场所。

对于租户来说,联合居住的吸引力在于额外的福利。他们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设施和服务——健身房、洗衣房、房屋清洁——而不需要分摊成本。共享区域通常也比一个租客自己能负担得起的要好。

联合居住的便捷性是十分有价值的,尤其是对那些时间紧迫又不缺钱的人来说,所以基于应用的交易和灵活的租赁是联合居住的另一个优点。联合居住公司还提供一些不那么有形的服务,比如“社区”和“真实性”,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你赋予它们的价值。

联合居住能否成为现实?

不置可否,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综合使联合居住看起来相当可行,但在美国这个利基市场之外,联合居住能否流行起来现在还不能确定。

住房负担能力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从表面上看,联合居住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但在目前的高端价格点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

小型的居住场所在国外很受欢迎,尤其是在亚洲国家,那里的城市密度可能比这里更极端。例如,香港的单间公寓通常在200平方英尺左右,不到纽约普通单间公寓的一半大。因此,联合居住的观念在亚洲更加根深蒂固。总的来说,美国住宅的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因此,与其他地方相比,大范围地推行联合居住可能需要更深层次的文化转变。

人们如何生活,如何消磨时间是他们的个人问题,也是棘手的问题。尽管如此,在美国以前也发生过生活方式的巨变。举个例子,还记得几年前很多人认为Airbnb让陌生人在你家度假的想法令人毛骨悚然吗?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度假方式已经是对酒店构成了威胁。

要成为一个可行的产业,联合居住实际上并不需要特别高的增长。

Common的Hargreaves说:“房地产市场如此庞大,而且相当分散。即使只有0.1%的美国人选择与Craigslist网站上的人联合居住,而不是传统的合租,这也将是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巨大业务。”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