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朱顺炎提到,在划归创新业务事业群的业务中,有一些就是他基于自身兴趣和精力做出的选择。他热爱创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并乐于为之发挥能量,“你说集团给创新业务最大的支持是什么?我认为是我,其他都是通用资源,关键是你能不能够通过努力,一仗一仗地打胜。这就是团队和集团对我的信心。”文章来源:新浪科技(ID:techsina),作者:何畅。
北京阿里中心会议室的屏幕上,轮播的画面有这样一句话——“你不变化就被别人变化”。
“拥抱变化”是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之一,进入阿里巴巴五年,从阿里妈妈到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再到阿里大文娱,朱顺炎一直处于“拥抱变化”的状态。
6月18日,阿里巴巴宣布新一轮组织升级,重组创新业务事业群,朱顺炎担任总裁,负责UC及旗下移动创新业务、天猫精灵、阿里文学、阿里音乐。
宣布当日,朱顺炎成了阿里巴巴内网热搜第一,不少员工发问“朱顺炎是谁”。知道自己“红了”后他很高兴,“这说明有很多人想搞创新”。
和期待同时存在的是挑战。阿里巴巴2019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显示,创新业务经调整后亏损59.71亿元,是上一年的两倍,主要原因是对天猫精灵等新业务、技术研究和创新方面的投资。作为快速增长的硬件入口,智能音箱赛道竞争日趋激烈。此外,相比腾讯系阅文、腾讯音乐的市场地位,阿里文学和阿里音乐成绩平平,优势似乎并不大。
从阿里巴巴集团层面而言,创新业务事业群的定位和使命是培育更深厚的创新土壤,其真正的逻辑是,事业群内的几个主力BU都必须以创新为主要任务。但这并不简单,即使是一个项目的设立,同样需要经过艰难抉择。在朱顺炎看来,有些东西会带来痛苦,但痛苦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五年十年过后,能不能给大家树立一个丰碑,确实是考验我的,但互联网领域没有哪个产品说用户就能用一辈子,那我们就赌一把,我觉得我的命不会太差。”他说道。
调整体现阿里巴巴绝对重视
尽管时间不固定,但自2015年成为阿里巴巴掌门起,每年双11后,张勇都会公布一次集团组织架构调整,今年又多了一个节点:618。
谈及调整的时间和背景,朱顺炎对新浪科技称,大家可能会觉得比较戏剧性,他也是。事实上,作为正常的绩效沟通,每个财年结束,阿里巴巴各项业务的负责人都要和张勇沟通一下这一阶段的进步和不足。朱顺炎提到,自己在汇报了过去一年所做的创新项目后,得到了张勇“不错”的肯定,“他说那你就搞大一点”。对于集团的支持,朱顺炎称之为“绝对重视”。
于是创新业务事业群得到了壮大。阿里文学、阿里音乐、UC自阿里大文娱业务板块剥离,与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下的天猫精灵重组。从内容协同上看,
阿里大文娱事业群将集中深耕内容领域;
创新业务事业群将发力新赛道。
有业内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相较腾讯在文学、音乐领域的全面开花,阿里文学、阿里音乐在市场占有率和IP数量上稍逊一筹,阿里大文娱分拆掉这些相对分散的业务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但它们究竟以怎样的形式融合,目前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张勇内部信全文
朱顺炎给出的答案是“创新”。他认为,这不需要业务之间一定存在什么关系,真正的内在逻辑是,创新业务事业群内的几个主力BU都必须以创新为主要任务。这些业务中,有的是他一直在带的,比如UC;有的是他希望继续推进的,比如天猫精灵。至于音乐和文学,他很坚决——不可能不做。“如果说不好做的、没希望的东西给我,那还犯得着大张旗鼓发个邮件吗,不可能的事。”
他也并不认同所谓的“拓展新赛道”,“我现在最反感的就是业界说阿里巴巴又有什么新赛道。”朱顺炎向新浪科技表示,为了创新而创新多半会失败,更重要的是使命感。在这个领域没有产品,可能是因为觉得现在其他家已经做得足够好,不需要再参与了。他打了个比方:“每个赛道必须要跑一辆车吗?大路看着宽敞,自然有车在上面跑。”
推进创新业务难在项目确立
朱顺炎介绍,目前阿里巴巴创新业务事业群团队人数为几千人,已孵化项目在七八个左右。他进一步解释称,创新业务的目标并非仅打造单点创新产品,而是要开创一套持续在阿里内部加速孵化创新产品的能力和体系。
为此,阿里巴巴创新业务事业群建立了完整的项目推进机制:创新项目均来自于内部孵化,唯一的衡量标准是用户价值。当产品发展到一定用户量级,或方向足够清晰,将通过投资评审会的答辩获取融资,随后独立发展,产品团队会获得股权激励。
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行是朱顺炎眼中最大的挑战,尤其是涉及到新领域时,他称自己会反复挑毛病,过程是:“用成功经验筛一遍,用失败经验筛一遍,再用不确定性筛一遍,有时候我也是一咬牙,做一把试试看吧。”
K歌弹唱产品唱鸭就是由同一个团队经过两次失败孵化出来的。项目负责人很佩服朱顺炎:“你否定了之前的项目,还敢让我继续做。”朱顺炎回他:“那是因为你想做。”从小到大,从零到一,需要打破大公司体系内的求稳状态,激励个人英雄出现。这也是朱顺炎对创新业务的思考。
对朱顺炎这个把关者来说,项目开始时难受,结束时也难受。他的宗旨是快速验证产品,如果被竞争对手大幅领先,马上结束项目。因为作为后来者,可能要付出十倍代价去追赶,成功的概率又不高——他认为是零。这也许过于绝对,但朱顺炎本人并不在乎失败,在进入UC前,他创业开发的多个产品都曾遭遇折戟,这反而成了他自我调侃的素材:“失败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我能坐在这里,就是因为失败了太多。”
业务重组后,UC、阿里音乐和阿里文学或将出现在阿里巴巴新一财季财报的“创新业务”一栏,未免会让外界对其KPI产生猜测。朱顺炎多次强调,KPI不是创新业务起步最主要的追求。他告诉团队,不要为了数据而数据,最直接的手段是不投入资金做推广和买量,因为“我不给钱你还能把数据做上来,那你肯定很牛”。业务“新”并能缔造用户价值是第一要素,还要看市场竞争力,能打的肯定值得做。
最大的乐趣和动力是不确定性
大公司的内部产品孵化往往追求矩阵,依靠组合拳打法使其生态更强大。朱顺炎却不这么觉得——现实并不是他想要什么矩阵,而是团队惯性能催生怎样的矩阵。
举个例子就是,某个BU的员工想出的点子大概率与其业务相关,当各种角色的丰富性增大,孵化出的项目当然是多元的。故而在业务推进的过程中,不会对产品一致性限定方向,“与其有明确的方向,不如看看有哪些不好的、不合理的,去找对应的需求。”朱顺炎说。
这在他对待天猫精灵的态度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调整宣布后,朱顺炎用了一天时间和天猫精灵的团队聊业务,他眼中的天猫精灵团队是一个胜利的团队,胜利的团队会持续胜利,持续胜利的过程中也会修正问题。他在看,在理解,也在想象。
当然,一个新生事物能做到多大是很难判断的,只能先归纳出成功的要素,再通过实践证明。这就是他眼中做创新业务最让人开心的地方——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而产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朱顺炎入职阿里巴巴五年,这是集团第一次下发以他为主角的邮件,在他过往的多次“拥抱变化”中,有的是主动,有的是被动。他也曾产生困惑,带商业营收部门时,打下的都是真金白银,却不足以让他兴奋,但面对创新业务,反而产生了非常大的决心。
他提到,在划归创新业务事业群的业务中,有一些就是他基于自身兴趣和精力做出的选择。他热爱创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并乐于为之发挥能量,“你说集团给创新业务最大的支持是什么?我认为是我,其他都是通用资源,关键是你能不能够通过努力,一仗一仗地打胜。这就是团队和集团对我的信心。”
朱顺炎曾说过要与阿里巴巴相约十年,现在五年过去了,还有五年。未来的五年,是他专注创新业务的五年吗?阿里巴巴创新业务事业群能否孵化出超级产品?创新业务又能为朱顺炎本人的职业发展带来什么?时间会给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