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华商韬略,作者:诸葛白。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2019年,中公教育刚上市,市值只有500亿。
登陆中小板一年多,它的市值飙涨3倍,成为唯一一家市值破2000亿的教育公司。它在教育领域所涉及的具体业务内容,也和大多数人对教育的想象很不一样。
01
在很多人看来,考上北大是件大喜事;但在李永新的父母看来,考上北大是个大麻烦。
1995年,李永新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月工资总共只有200块、还要供四个孩子上大学的父母,愁得不知如何是好。
好在进北大后,吃饭都成问题的李永新,拿到了助学金、奖学金。靠着燕园食堂三毛钱一份的虾米炒白菜和免费粥、免费汤,撑过了大学四年。
母校的这份“养育之恩”,让李永新感念终身。
1999年大学毕业时,面对联想、科利华等10多家单位伸出的橄榄枝,不安分的李永新却选择了创业。
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新兴伟业”,主要向大学毕业生提供求职培训等服务,并很快拿到了融资。
就在李永新准备大干一场时,投资方却突然撤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戛然而止。
之后,他又围绕教育行业连续创业,做过北大状元演讲团、计算机培训、中小学辅导、奥数班等,但依然没有逃过失败的命运。
最困难时,李永新租不起房,在办公室打地铺,穷得连1块6的炒饼都吃不起。
但机会突然就来了。
2001年,为准备公务员考试,一群学生找到了李永新的导师、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导师则向他们推荐了正在搞教育培训的李永新。
在李永新两个月的精心辅导下,所有学员都通过了国考,全部成为中央部委公务员。
听到这个消息,导师启发他道:“你为什么不专注做公务员考试培训呢?”李永新开始认真思索起来。当时大学不再分配工作,人人期盼“铁饭碗”,社会上掀起公务员考试热。如果专注这一领域培训,说不定真的可以成功。
说干就干,他拉来了班上的几个同学,一起做培训老师。2003年,李永新正式创办中公教育;母亲鲁忠芳为了支持他创业,拿出3万元,这就是中公教育全部的起始资金。
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尽管李永新当时没有意识到,但中公教育确实站上了风口。
2003年,国考报名人数从2002年的6万暴增到12万。那一年,正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第一批大学生的就业年,160万毕业生嗷嗷待哺,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公务员报考上。
中公教育的创立,正好赶上了市场的大爆发。经历多次创业失败的李永新,也终于把握住了人生的大际遇。
02
中国文人讲究“学而优则仕”。而1993年正式建立的公务员制度和1994年开始的公务员考试,让大学生有了一条走向仕途的新通道。
但中公教育成立时,“公考”已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
北京公务员考试网的统计数字显示,2004-2009年,通过国考资格审查的人数从18.2万涨到105.2万。
随着考试难度加大,公考培训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中公之外,以图书出版起家的华图教育,也一脚踏进了这个市场。
彼时,公考培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个别老师和专家上大课,做粗线条辅导;二是个别老师带一个小团队教学。
但公务员考试牵涉的知识面非常广,单个专家或团队根本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知识,这两种教学模式效果并不好。
于是,华图教育开创性地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内容分科打散,充分发挥各科老师的专长,开启模块化教学先河,结果在考生中大受欢迎。
2005年,华图以北京为原点,开始向全国直营扩张,学员人数飙升。
新经济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李永新很快想清楚这一点。与华图直营模式不同,中公决定以代理模式向全国扩张:让代理商就地招生,中公老师四处上课,利润分成。
代理商在当地熟门熟路,招生更快,中公借此在同业中率先完成全国布局。
为配合各地代理招生,2006年起,中公走进大学校园,推出“公务员考试大型讲座”,到处普及公务员考试基本知识,实现了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
2008年,中公教育年度面授招生人次就超过10万+。成立短短5年后,就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03
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搅得百业萧条。这一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就高达611万,还不包括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和失业人员。
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公务员成了香饽饽,报考人数骤增。特别是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此后12年,年年爆满,再也没有跌落过百万以下!
市场需求急剧扩大,让中公迎来黄金时代。
但李永新心中,却开始酝酿一场新的变革风暴。
中公发展初期,代理商功不可没。但代理模式也存在巨大弊端,公司与代理商之间,既存在商业协作,又充满观念冲突和利益博弈。
比如,一些代理商倾向夸大宣传、胡乱承诺,最后又拒不履行,最终损害了中公的品牌和口碑。
在发展之初,这些弊端还不明显,但随着市场爆发,就会坏大事。
更让李永新不能忍的是,眼见着市场爆发,一些代理商却鼠目寸光,不想着扩大规模、提高服务品质,只想着赶紧捞一把。长此以往,中公辛苦打下的江山,很有可能被自己人葬送。
李永新决定彻底改变这样的局面。
2009年,他把全国各地的分校代理叫到北京,目的只有一个:全部改为直营。这个决定,立刻激起了一片反对。
但李永新没有任何妥协,他用两年时间,彻底完成了全国门店的直营化改造。
截至目前,中公教育在全国设有1300多个直营网点,覆盖300多座地级市,并快速向数千个县城和高校扩张。
直营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标准化管理才能跟上来。
2012年,中公教育开始在全国的直营分校推行管理规范化、教学精细化、服务统一化的标准运营,以保证学员在任一分校,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培训。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与其他教育培训不同,公考培训的季节性、地域性、分散性极强。每天,全国各地的分校、班次、学生,都要与中公总部产生不计其数的沟通互动。而面对全国几百万学生,不论是前端教学还是后端服务,中公既要快速响应,又要全国步调一致,在旁人看来,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中公做到了。
比如,2020年5月13日,长沙市公安局在网站发布辅警招录公告。5小时,中公就能在内部渠道完成信息传播;24小时,组织师资展开政策解读、规划课程安排;几天后,完成考纲、课程、试题的研发更新,并完成招生、调配师资,火速在长沙开班。
这样的速度与效率,还仅是一个地方、一个班次。每时每刻,全国开什么班、配多少老师、招多少学生……中公总部不但要审批,而且了如指掌。
“北京总部一声令下,规定就要扎进县里。”有人如此评价中公强悍敏捷的执行力。
当然,强力管控的同时,李永新也要求“一省一市一地一校一策”,给予一定的自主性。
由此,中公在管理规范化上,实现了分校的层级管理制;在教学精细化上,做到了对老师选拔、培训、授课的标准化;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对怎么问好、怎么送水、手放什么位置、第一句讲什么、最后一句讲什么……全都有细致的规定和严密的奖惩。
经过两年努力,中公标准化体系实现全国落地,业绩也开始策马奔腾。
2015-2018年,中公的单店平均收入从519万飙升到890万,且增速不断加快。
04
就在中公教育大刀阔斧变革之际,2009年,竞争对手华图却把重心转向了上市。
这和当时资本对教育行业的热情有关。2006年,新东方赴美上市,一众投资机构赚得盘满钵满。作为公考行业第一的华图,也成为资本眼中的优质标的。
2009年,又恰逢创业板开闸,资本的热情被迅速调动起来。对华图来讲,如果能抓住历史性机遇,率先在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就能一举拉开与对手的差距。
但从2009年起,华图先后7次冲击上市无果。
第一次,赶上2012年创业板IPO暂停;
第二次,挂上新三板,却转不了主板;
第三、四次,分别想借壳*ST新都、扬子新材,结果无疾而终;
第五、六次,转向港股上市,却因排队太久、业绩下滑,草草收场;
第七次,华图投资终于成功借壳山鼎设计,并改名华图山鼎(300492),但华图教育的资产一直没有注入。
频繁的冲击上市,让华图错过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期。与此同时,中公却凭借“直营+标准化”在全国攻城略地,逐步反超。2014年,中公的营收首次超过华图,达20.8亿;2017年,中公的净利再次超越华图,达5.2亿。
相较而言,把企业根基做扎实的中公,上市顺利得多。
2019年2月21日,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成功上市,成为A股“公考第一股”,市值也开始一路狂飙。
引人瞩目的是,这场交易中,亚夏汽车与中公教育签订了苛刻的对赌协议,即:2018-2020年,中公教育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3亿、13亿、16.5亿,共计38.8亿。
可2017年,中公教育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只有4.95亿。
尽管备受质疑,但中公教育已连续两年完成对赌承诺。
2018、2019年,中公教育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3亿、17.2亿,累计完成28.42亿,占对赌业绩承诺的73%。
看上去,完成2020年业绩对赌似乎不会有问题。
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疫情让中公在2020上半年交出了业绩大亏的答卷,不过,市场显然依然对其未来充满信心。发布预亏公告后一周内,其股价不跌反涨,公司市值也成功突破2000亿人民币关口。
05
市场并非没有逻辑,而是选择遵从了更深的逻辑。
中公在预亏公告中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多省公务员联考从4月底延期到8月底,造成相关收入延迟4个月。
此外,伴随国家稳就业政策密集出台,公务员、教师、医疗等公共服务人员扩招态势明确,预计同比增长30%。伴随疫情受控及全面复课,公司的综合优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以山东省为例,2019年仅招录3047名公务员;2020年,这个数字暴增到7360人。
好的商业模式就是这样,利润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当然,中公的持续增长并非没有隐忧。
从2016年开始,国考的招聘人数呈直线下滑趋势。2019年,国考计划招录人数降至1.45万,职位比2018年缩减约40%。
新冠疫情、就业压力,暂时打断了这一下降趋势。但公考长期在中公营收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单品类天花板低、客户生命周期短等状况,或将在未来影响业绩增长。
李永新也很清楚其中的道理。为预防可能出现的危机,中公需要将医疗、金融、IT等多个职业教育赛道横向做大,将公考业务占比降低。这已成为中公的战略问题。
现如今,中公明确了新定位——打造综合性职业教育平台。
在职教领域,不缺乏耳熟能详的公司,如山东蓝翔、新东方烹饪学校等。但它们只在某垂直领域建立起知名度,真正的综合性职业平台少之又少。
但当下的趋势是,在政策和资金层面,政府正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并为此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淡化,职业人才缺口显现,特别是应用型与创研型人才尤其缺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约2000万。
政策和需求的利好,造就了职教市场的快速膨胀。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3年职教市场规模约为6000亿,预计2022年将达1万亿。
中公教育已经一脚踏了进来,并试图籍此再造一个新中公。尽管结果尚未可知,但历史经验表明,勇于自我更新的品质,更容易造就一家不断成功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