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百年工业巨鳄孵化,博世创投要如何对标本土机构VC?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3196字)

2020-11-23 百年工业巨鳄孵化,博世创投要如何对标本土机构VC?

来源:企业供图
依托百年工业巨鳄,博世创投要对标本土机构VC。

【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11月23日报道 (文/黎曼)

国内创投圈又杀出一家实力雄厚的CVC。

作为全球知名工业巨鳄博世集团下设的创投机构,博世创投目前在国内掌管着4支基金6.2亿欧元的资金总量,主要投资早期企业,重点部署汽车出行、物联网、工业4.0和人工智能领域。

五年前,他们在中国成立投资部门,慢慢观察,悄悄起步,现已稳健出手了十多个案例,其中一家叫“Graphcore”的英国人工智能芯片硬件设计公司其回报已达整个基金规模。

瞄准中国

博世集团成立于1886年,诞生于富有工业精神的德国,迄今为止已有134年历史。

作为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集团现今的业务涵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家电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领域,运营有博世和西门子家电两个国际著名品牌,并连续多年稳居《财富》世界前100强企业。

2007年,处在时代巨变下的博世集团,在德国西南部的斯图加特孵化了创投机构——博世创投。

8年后,一位拥有12年投资经历、并在博世集团有着丰厚工作经验的华人博士蒋红权,带着独特使命回到祖国。他被派往中国成立投资分部,使命就是要抓住中国创投市场中有利于集团发展的一切创新力量。

蒋红权从0开始筹谋,“我们做的就是优化VC的流程,并且得到集团的认可。”蒋红权表示,比如,像VC一样发布基金,集团出资也按照周期算,也尽量使利益、节奏以及管理上和机构vc同步。

他们风格不是高飞猛进,而是走着稳健的步调。

瞄准中国后,慢慢地,他们开始投一些基金,成立两年后才开始投一些单独的项目。5年时间,他们仅在中国出手了10来个案子。

典型案例是Graphcore、升哲科技、四维智联等公司。Graphcore,是一家英国人工智能芯片硬件设计初创公司,其项目回报已达整个基金规模。而升哲科技、四维智联,前者是物联网企业,后者是车联网项目,都在行业内发展势头迅猛。

中国是博世创投继硅谷、以色列以外建立的第三个分部,也是博世目前最为看重的市场。

缘何看重中国?

早在1909年,博世集团就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经济体在近二三十年的腾飞,中国已连续第五年成为博世集团最大的海外市场。

以2019年为例,博世集团全年销售额是777亿欧元,在中国的销售业绩达到了1093亿人民币,占集团销售额约18%。

根据官方透露的数据,博世在中国研发支出大概在63亿人民币,整个2019年,博世在华投资86亿。过去十年,博世基本上每年都会在中国投资30亿到90亿的规模,总计在中国投入近500亿元。

另一方面,近几年,全球经济下行,博世业务受到冲击,“大象”正在转身——从财务数据上看,经济低迷和汽车产量急剧下降对博世造成了影响。但博世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依旧居高。2019年,博世在华销售份额比2012年增加至18%。

因此,博世需要通过战略性投资和工程技术本土化来开拓中国市场并激发创新潜力,以此拓展其在亚太地区的业务。

争抢汽车新四化高地

中国汽车市场确实给了博世信心。

“在整个集团的努力下,同时得益于中国市场的恢复,截止9月底,博世在中国的汽车业务板块跑赢了大盘。”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在“2020汽车产业技术与投资峰会”期间表示。

围绕集团业态,汽车新兴技术板块成为了博世创投的重点投资方向。

目前博世在汽车领域的投资已经遍布了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比如,在自动驾驶领域,博世出手了匈牙利的aimotive、美国的deepmap,以及中国的主线科技;在智能网联领域,又将四维智联纳入版图。

进入中国5年左右,博世创投现管理了4期基金,资金规模在6.2亿欧元。当前管理的第四期基金,规模在2亿欧元。蒋红权透露,这期基金大概会投20多家企业左右。这20多个名额中,已将四五个名额给了自动驾驶。

“我们投了港口、机场、校园的自动驾驶场景,如果产生了新的场景,我们也会继续关注。”蒋红权在2020汽车产业技术与投资峰会现场接受接着采访时表示。

不管是电动汽车,自动驾驶还是智能网联,都代表着百年汽车行业正经历巨大的技术变革。

国内汽车掀起了四化,而这一趋势也符合了博世在十年前对汽车未来方向做的判断:汽车会朝电气化、自动化、互联化和个性化发展。

博世中国正积极塑造交通出行的转型变革,其中一个转型就是数字化。”目前90%的汽车行业创新来自汽车软件和电子领域。为此,各个企业也投入了巨大的投资来进行汽车电子和软件的创新。

根据预测,电子元件占车辆组件的总成本比例将从2020年的16%上升到2025的35%,车上的软件代码从一开始的百万条的规模,发展到现在约1亿条。随着自动驾驶的实现和普及,软件代码量会涨至3到5亿行。

2019年,整个汽车行业研发支出的三分之一用于电气、电子和软件。博世曾预计,未来十年这一比例会继续增加到40%。

因此,行业遇到关键溢口,博世需要抓住这次新机遇才能再次屹立桥头。蒋红权坦言,虽然博世有很多资源,也能把握趋势,但想要抓住新的机会,还需要提前做出很多布局。

“汽车行业有100多年没有怎么变,我们100多年前跟奔驰一起成立了公司,运营至今,但是明天的世界会完全不一样,这种变化是不可控的,也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在革命性变化的时候,一定要做的事情是要“生态”,要跟大家交朋友。因为将来有可能你就会需要这一个新型企业,有可能它会成长得比你更快。”

为了面对这种不可预测的变化,博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甚至每半年就要内部探讨是否调整投资方向,避免在大潮中落伍”,成立至今,博士创投的投资触角已遍及芯片、人工智能、工业4.0、半导体及传感、先进制造等领域。

“以前博世是做那种嵌入式的芯片,那么现在可能那种超算式的芯片也会进入汽车,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认为去投这些领域的优秀企业是非常明智的,能辅助我们的业务。”

蒋红权表示,一些车联网项目会和互联网巨头合作。“我觉得我们博世不讲究说我们通吃一个行业,车联网把互联网搬到了车里,新的市场衍生,很多人都想进去,我们也肯定会进入,比如说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有车机、导航、语音等,但是音乐、游戏这些我们不会去碰它,主要还是寻求和巨头进行合作。”

本土化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的投资逻辑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蒋红权说。

此前,在国外市场,博世主要的理念是根据博世集团的业务方向去找最先进的、最前沿的技术,然后我们可以等它3年或者5年的时间成长起来,但是这个技术一定要是革命性的。

但这个逻辑在国内并非合适。国内创投圈以“快”著称,对于好企业早早抢占鳌头,甚至用高成本去培育一个项目成为独角兽。

因此,博世在中国市场是另一个逻辑。

“国内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但是在汽车业,最原始的创新往往在国外更多一点。我们会根据国内的市场去找一些有成长性的企业,也就是有市场的一些公司。”蒋红权表示,目前他们正在筹备一些新的基金战略,会往成长期方向走,也会往市场化方向靠。这是他们正在走但还没有实现的一个方向。

博世作为工业巨擘,对技术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国内,很多投资机构并不喜欢投资一些早期的硬科技企业,因为回报太慢。蒋红权认为,现在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早期并不一定是会很慢。今天从0到独角兽的时间和15年、20年前完全不一样,这个世界改变了。当前整个投资界的生态和环境都非常成熟,所以一家公司如果路径对了的话,能够很快地发展起来。”

现在,出手一家公司,好的时间点变得非常重要。当前,许多投资机构都期望压中一家企业的“拐点”,这个拐点就是一家公司的爆发时刻,拐点之后,估值成倍增长,投资机构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一些很好的公司,我们之所以觉得说有一定把握,是因为我们可能看到了一些拐点的痕迹,在技术上,在市场上,别人不一定能看到。”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这是因为博世创投有着最好的创投投资研讨会——集团各部门业务的联动交流。

“我们跟业务部门有很多的交流机制,他们会看的比我们一般投资人要清楚的多,另外,我们还可以和不同部门的专家交流,博采众长,有机结合,评估会比这个行业里的人预测的准一点点。但是也不能说每次都猜的对。”蒋红权说。

然而在拐点之前,如果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优势的时候,他们就会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要投”、“为什么人家要拿我们的钱”,让团队多做一些思考。

这些年,蒋红权坦言自己留有不少遗憾。最让他痛心的,是错失了具有巨大成长性的滴滴和以色列的Waze。

他坦言,当年,作为博世GP的金沙江创投和博世创投团队一起去看刚起步的滴滴金沙江明确投资意向后询问博世态度,而他们并没有选择出手;另外一家失之交臂的项目是要做地图的以色列公司Waze,他们后面被谷歌收购了。“十几年来,总会有错过机会的时候,当时我们也是认真讨论过才决定不投的,真的是一个遗憾。”

“这种遗憾总是很多的”。他把原因归结为两类:一是认知不够,看不明白。其次,客观来说,这些差不多是在商业模式上有所突破的企业,对于偏好技术角度的博世而言,本能地产生了排斥心理。

目前,稳健发展的博世创投在上海本土团队仅有4人,后续将继续发展壮大。要经历百年的市场变换而屹立不倒、不错失机遇,这考验着博世的自我革新能力和前瞻部署的眼光。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