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90后白手起家,收获“运动科技第一股”,市值160亿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7分钟(2605字)

2023-07-12 90后白手起家,收获“运动科技第一股”,市值160亿

来源:港交所
“资本宠儿”的上市长跑到达终点。

来源:直通IPO;文/邵延港

Keep的IPO征程终于到达终点。

7月12日,Keep正式登陆港股市场,摘得“运动科技第一股”称号。Keep以发行价区间底部的28.92港元进行招股,去除券商包销费用、佣金等开支后,Keep此次IPO募集资金净额约为1.92亿港元。

上市首日,Keep开盘价为30.3港元/股,较发行价涨4.77%,市值为159.28亿港元。午后开盘,Keep股价达到32港元/股,市值超160亿港元。

以线上运动起家的Keep,曾是一位90后创业者最简单想法的放大。Keep创始人王宁从自己的减肥经历中萌生出创业念头,打造了移动端的健身APP——Keep。由于稀缺性,Keep一开始就成为创投市场上的明星项目,在创立的9年时间里,Keep一共完成9轮融资,投资方中包括GGV纪源资本、五源资本、腾讯、软银、高瓴、BAI等知名投资机构,Keep也如愿跻身独角兽行列。

如今,明星企业登陆资本市场,90后创业者也收获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IPO。历经9年成长,Keep在发展模式上也不断让自己新生。对于Keep而言,成功上市也是资本市场对其商业化能力的肯定,Keep的未来又会呈现怎样的想象力呢?

90后创始人白手起家

市场有传言称,“Keep诞生于一场失恋”。2014年,即将大学毕业的王宁,也经历了自己的“分手季”,原因是身体太胖。王宁就想要减肥,他几乎找遍网上所有的减肥社区,看了大量有关减肥的内容,最终运动成为他最重要的减肥方式。

正是他的Keep(坚持),王宁前后用了大概六七个月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减肥方案,最终成功瘦身近50斤。“减肥即整容”也可以用来形容王宁,瘦下来的王宁整个人脱胎换骨,一时间成为其他减肥人士追捧的“顾问”。

王宁也乐于分享,甚至做了一个PPT。后来,他一位同样学习计算机的朋友建议,做一个APP是不是更好?因此,王宁诞生了创业的念头。

王宁出生于90后,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代,王宁在高考后选择的也是计算机专业。在计划做Keep时,王宁打算将其定位为一个健身平台,帮助更多人健身。伴随APP诞生的还有那句经典的slogan: 自律给我自由。

2015年2月,Keep正式上线,据悉在上线105天就收获了100万注册用户。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基本打法,Keep前期的主要工作放在了用户增长,在两年半后,Keep就实现用户数破亿,在国内的线上健身平台中,没有对手。

与同期或早期的互联网大佬相比,王宁的背景显得有些单薄,创业也始于一个想法。但彼时线上健身行业正蓬勃发展,王宁和Keep也算是赶上一些时代红利。

Keep的诞生过程也极为艰难,没有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想要获得资本青睐,只有拿出够硬的产品和够强的技术。据了解,在决定创业后到Keep上线的那段时间里,王宁是坐公交车去见的投资人。

从 2014 年夏天的第一张产品原型图,到 2015年2月4日Keep 在应用市场上线,那段时间里,王宁要坐着公交车去见潜在的天使投资人,最终在2014年10月收到了一笔 250 万元的天使投资。那时候Keep团队也不过十多个人。

如今,Keep在2022年的月活人数达到3640万,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按2022年月活跃用户和用户完成的锻炼次数计算,Keep是中国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在业务方面,Keep也不再局限于线上健身平台的范畴,逐步向外界拓展,来提升营收能力。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Keep的营收分别为11.07亿元、16.20亿元和22.12亿元,在过去三年持续攀升。

9年9轮融资,3大供应商成基石轮投资者

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在Keep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烧钱的运营工作。从亏损情况来看,Keep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经调整的亏损净额分别为1.06亿元、8.27亿元、6.67亿元。

不过,Keep的运营活动也换来了市场地位的稳固,也一步步收获投资人的青睐,渐渐成为了“资本宠儿”。

据悉,在Keep成立至今九年多的时间里,其一共获得了9次融资,合计融资额约6.5亿美元。参与融资的明星资本众多包括GGV纪源资本、软银愿景基金、高瓴资本、腾讯、五源资本、BAI资本、时代资本等。其中,腾讯参与了四轮融资,GGV参与了五轮,五源资本连投四轮,BAI资本参与了Keep的六轮融资。

在2021年完成了3.55亿美元F轮融资与7000万美元F-1轮融资后,Keep的投后估值达20亿美元。

在IPO前的Keep股东序列中,IPO前,王宁持股为18.61%,彭唯持股为2.26%,刘冬持股为1.18%。在机构股东中,GGV持股为16.14%,为最大机构投资方,紧接着的是孙正义旗下软银愿景基金,其持股10.39%。

此外,Keep此次IPO还引进了奋达科技、胜德集团及群鑫机械三家企业作为基石投资者,共同认购264.65万股股份,认购金额为7654万港元。其中,奋达科技投资500万美元,胜德集团投资200万美元,群鑫机械投资人民币2000万元。

据悉,奋达科技、胜德集团及群鑫机械三家企业为Keep现有的供货商,招股书称,当其得知我们进行上市申请后便向我们表示了投资意愿。据了解,奋达科技为智能穿戴产品供应商,胜德集团为瑜伽智能装备及材料供应商,群鑫机械则是一家健身器材制造商。

Keep能够引入上述三家供应商作为基石投资者,主要是Keep当前的定位不再是一家单纯的线上健身平台公司,已经定位为一家运动科技企业。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新生

在众多知名机构入股以及供应商选择做基石轮投资者的背景下,Keep的商业模式在被用户接受的同时,也在被资本市场所接纳。

从Keep的发展历程来看,Keep最初以线上内容留存用户,这也导致Keep在营销费用上必然有大量支出。据招股书,2020年、2021年、2022年,Keep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3.02亿元、9.56亿元、6.46亿元,过去三年累计高达19.04亿元。

后期想要探索商业化的Keep,在加强主业的同时也要开拓营收来源。从2018年开始,Keep就开始扩大产品范围,加入了Keep品牌下的智能健身设备和配套运动产品,以及我们推出会员订阅制。

如今,Keep的产品包括在线健身内容、智能健身设备和配套运动产品,其中大部分收入产生自包括智能健身设备和配套运动产品在内的自有品牌运动产品都销售。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Keep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的销售额分别为6.37亿元、8.73亿元、11.37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57.5%、53.9%和51.4%。虽然该业务板块的营收占比略微下降,但收入体量在快速增长。Keep在招股书中表示,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收入增加,要归因于平均月度运动产品客户的增长及非DTC渠道产生的收入增加。

其中,2020年、2021年、2022年,Keep智能健身设备及配套运动产品的收入分别为2.20亿元及4.16亿元、2.87亿元及5.86亿元、4.39亿元及6.98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Keep共出售19.4万台智能单车、190万条智能手环、130万台智能称、22.2万台跑步机以及60万根智能跳绳等产品。

Keep第二大营收点为其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2020年、2021年、2022年,Keep在该业务营收分别为3.38亿元、5.58亿元和8.94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30.5%、34.4%、40.4%。

该业务的增长的原因主要是Keep会员体量及其付费意愿的提升。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Keep月度订阅会员数量分别为191.0万、328.0万和362.1万;会员渗透率分别为6.4%、9.5%和10.0%;每名月活用户收入分别为37.2元、47.1元和60.8元。

Keep在稳定业务版图,获得商业化新生的同时,登陆港股资本市场也让其增加了国际上的影响力。据悉,Keep在招股书中表示,此次募资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以下用途:35%将在未来三年内用于研发,以提升技术能力并推动产品创新;30%将在未来三年内用于健身内容的开发及多元化;25%预计在未来三年内用于投入品牌宣传及推广;10%预计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及运营资金需要。

顺利登陆港交所,但IPO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运动科技赛道还有更广阔的市场需要Keep保持“自律”的精神去探索。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lieyunjingxuan
)字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